2023全国建陶首展 百家争鸣 欣欣向荣
4月1日—4日,第五届中国(晋江)国际家装建材博览会成功举办。作为2023年全国建陶行业首个专业博览会,本届家博会建陶企业百家争鸣、“花式”闪耀,差异化、数字化、品牌化,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会达成意向交易额86.36亿元,较2021年增长30.5%。
本届家博会设置8个特色展区、超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100多家参展企业携新品亮相,科技含量十足。在丹豪陶瓷展位上,色彩鲜明、纹路清晰、触感亲肤的TD奢石系列产品很“吸睛”。
丹豪陶瓷公司董事长 王簪泽:这一系列叫绒抛微钻,我们这个产品主要是色彩鲜明、纹路清晰,运用到酒店、高档家居、别墅,都是非常不错的产品。
王簪泽向记者介绍,这款产品不仅高颜值,还具备防污、耐磨、防滑等功能性,是公司今年推出的新品,拥有自主专利。本届家博会也是该款新品的首次亮相。
丹豪陶瓷公司董事长 王簪泽:我们每年都会创新一些新产品,因为我们已经感受到市场的寒流,低价的产品是没办法健康发展的,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创新。
科技新品频现 创新活力迸发
豪山建材则展出了他们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咸阳陶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节能超轻质陶瓷砖系列产品,重量只有传统陶瓷砖的三分之一,可以轻松漂浮在水面上,并且集保温、节能、降噪等多种特殊功能为一体;工业实验室专用砖能够抗强酸,高科技、小众化、差异化,客户精准度非常高。
豪山建材公司总经理 苏子杰:如果没有持续不断地去开发一些小众的东西也好,或者差异化的产品也好,你就永远踩不到产品红利这条线。其实我们每年都是在持续不断地找产品的第二曲线,像我们的技术团队、开发团队这些就有60多人,所以我们每年在创新新品上面是花了很大的精力。
主打瓦片、木纹砖等产品的美胜建材,也推出中式罗曼瓦、肌肤釉木纹砖等创新产品;山美瓷砖的“抹茶兔”马赛克拼图色彩鲜明,萌趣十足;勇牌的工艺砖形态各异……家博会上,科技新品频现,建陶产业创新活力迸发。如今,建陶企业已经形成共识,大浪淘沙唯有创新,持续打造差异化产品,才能赢得市场。
数字化变革 助力行业提质增效
产品的创新、优化、升级,还需软硬件设备的加持。数字化浪潮下,建陶产业也加速变革,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力争从小切口突破,由点到面,进而串联起全盘的数字化。
瓷砖码垛机器作为陶瓷产线后道的智能化设备,可取代人工搬运、码垛,效率提升了近30%,产能翻了一倍。今年,设备厂家新建兴对其进行了数字化升级。
新建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琳炜:我给它做了一个数据采集跟智能化升级,就是能够做到数据在云平台上的一个处理,我们客户就能够根据处理的结果,针对生产产生的问题,能够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吴琳炜所说的云平台,是新建兴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发的“陶瓷云”5G智能平台,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可实现远程维护、异常告警、故障诊断,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售后运维管理效率,降低人工运维成本。
新建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琳炜:以后针对我的客户陶瓷厂的需求,我会再慢慢地进行延伸,我会做整个厂的数字化升级。我们还是提供一个平台再慢慢升级,做成客户想要的一个真正的数字化工厂。
据了解,“陶瓷云”5G智能平台的上线,已经在陶瓷行业中得到积极反馈,建华陶瓷就与其实现深度合作,积极转型升级,拥抱数字化。
建华陶瓷公司总经理 吴思旭:前年建的生产线,我们是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完成数字化的串联。目前是局部的数字化,从局部到大部分,到全部数字化,应该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就完成。
采访中,企业纷纷表示,陶瓷行业开启数字化变革,既有外因的倒逼,也有企业持续升级的内在需求。未来,随着更多数字化场景的应用,将进一步赋能建陶行业精益管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产能协作 订单共享 做大规模效益
作为全国四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晋江建陶产业韧性强,集聚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今年,各家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整合资源、强强联合,通过产能协作、订单共享等做法,将进一步做大规模效益。
禾思瓷砖是一家贸易型公司,在今年的家博会上,与美胜建材签订了五千万元的采购合同,具体产品为木纹砖。
禾思瓷砖公司销售总经理 周双:美胜建材是以木纹砖专业生产为主,我们木纹砖订单是有一定销量的,所以我们木纹砖就选择跟美胜建材来合作。原因在于美胜建材也有经济实力,而我们有销售能力,这属于一种强强联合。
近年来,美胜建材持续优化生产线,成为木纹砖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同时淘汰自身订单量不高的产品产能,将订单共享给兄弟企业生产。
美胜建材公司副总经理 吴汉钊:很多陶瓷企业生产力有余,但是销售不足。我们在销售上面做到一个互通的话,可以最大化地把生产订单拿在自己的手头上,避免生产订单的流失,另外一点就是最大化资源整合到一起,放在磁灶,放在晋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短视频、直播等个性化营销也在建陶行业悄然兴起,网红“阿博说砖”迅速走红,强势破圈,创始人吴思博不单单卖自家企业的产品,也为其他厂家牵线搭桥推荐客户、对接产品。其中,去年就售出美胜建材木纹砖近2000万元,今年又签订了5000万元订单。
“阿博说砖”创始人 吴思博: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我们不受影响,应该说最近三年我们每年的业绩应该都有20%-50%的上升。今年3月份、2月份都比去年上升了25%左右。
优势互补,做大产业!今年家博会上,晋江建陶产业通过有效资源整合,新增签约产能整合、委托贴牌、经销采购等项目28个。其中,产能整合签约项目3个,共整合古建筑、外墙、陶瓷产品等生产线14条;委托贴牌签约项目14个,金额3.5亿元;经销商采购签约项目11个,金额3.6亿元。
启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打响区域品牌
2022年,晋江建陶产业产值超600亿元。然而,随着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品牌的短板愈发突出。今年,磁灶借助获评“中国陶瓷名镇”的契机,启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区域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将磁灶陶瓷优势以区域标志注册为商标推向市场,不仅代表磁灶,更是晋江的商标名片,首批9家授权使用该商标的晋江建陶企业为七彩、华泰、小虎、名奇、豪山、祥达、彩霸、舒适、鑫圣亚,授权产品均为地铺石。
豪山建材公司总经理 苏子杰:这次磁灶镇政府推出这样一个磁灶陶瓷地理标志授予企业,我们自己感觉是非常自豪的。以后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告诉大家告诉市场,我们来自磁灶,我们是磁灶的企业,我们是有历史的。
据了解,为推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化运营,今年以来,我市制定出台了多份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规范使用商标和开展品牌宣传,同时严把陶瓷产品质量关,切实将“磁灶陶瓷”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全面提升建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核心竞争力。
磁灶镇党委书记 蔡文卿:磁灶陶瓷,每一块瓷砖都会贴一个二维码,你可以追溯,你可以在里面看到这块瓷砖的规格、质量怎么样,你有什么问题,包括上面有服务电话,这个都会有。我们希望通过倒逼企业使用磁灶陶瓷这个地理标志,来提升它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整个的产品竞争力。
磁灶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业颇具规模,截至 2022年底有陶瓷建材企业200余家,产值超600亿元,被授予“中国陶瓷名镇·磁灶”,有效期四年。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 吴越申:这个授牌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形式。通过这次授牌,咱们就是汇聚行业的优质资源,把咱们晋江的陶瓷品牌这个金字招牌给他擦亮,更好地走向国际、走向世界,扩大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影响力。
借力品牌效应,现在,“磁灶陶瓷”已开启全新的征程,未来大有可为,将继续做优做强,实现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朝着千亿级产业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