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解决夜市“堵”与“疏”矛盾 打造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气”
都说夜市是最能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但是发展夜市经济却常常面临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和造成交通堵塞等问题。近年来,阳光夜市通过管理与规范,有效解决发展夜市经济带来的“堵”与“疏”矛盾,既做到不影响市容交通和市民正常生活,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活跃,成为夜市的“样板”。
本台记者 韩佳男:阳光夜市由两条道路(江声路和金光路)交叉组成,整个经营范围大概在一公里,有350家以上的经营摊位,整个街道非常干净、有序。
风味小吃、特色烧烤、时令水果、服装鞋帽……350多个摊位在阳光夜市一字排开,摊商们忙得不亦乐乎,市民游客则往来穿梭,不时在摊位前驻足消费。
消费者 王女士:街道上也都有摆垃圾桶,我就觉得挺整齐的。
阳光夜市是由2005年江声路上的零星路边摊发展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的时候,就有将近三百个摊位或固定或流动地在这里经营。摊贩增多,不仅形成各种矛盾、纠纷,还对江声路和金光路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不良影响。在国家提倡发展“夜间经济”的背景下,阳光社区经过多次商议,最终决定“与其堵、不如疏”,开始引导摊贩在江声路和金光路上“划地经营”。2019年10月,阳光社区成立夜市管理小组,开始对阳光夜市进行规范化管理。
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居委会主任 庄丘霖:我们召集了一个摊商协商大会,当时参加的人将近有三百个左右。我们要求每个摊位都要设一个垃圾桶,不能让垃圾落地。同时要求每个摊位必须配备小型的灭火器,每个摊主必须去办理卫生健康证。
阳光社区还聘请了保安和保洁团队对夜市的安全和卫生进行日常管理,同时探索了十二分制的摊位评分机制,对于摊商不戴口罩、未摆放垃圾桶、未带灭火器等不规范行为给予相应的扣分。
晋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居委会主任 庄丘霖:一年内如果12分全部扣完的话,那我们就强制该摊位出市,然后在五年内我们不予进行入市。
在各项管理措施的有力推动下,阳光夜市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名气和人气与日俱增,周边的经营商家也因此受益。
阳光夜市周边服装店店主 谢爱芬:以前街上脏,有的人就不想进来。现在整条街很规范、整整齐齐,(摊商)每天都按点按时出摊和按时收摊,整条街管理得非常好。
目前,阳光夜市可以说是晋江最火爆的夜市,日均人流量超过一万五千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一亿元。这里不仅成为很多社交媒体博主的打卡点,也让很多的摊位发展成了网红摊位。
本台记者 韩佳男:在我身后据说是一家网红摊位,刚才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的食客排队购买他们家的小吃,接下来我们就去采访一下摊主,看看他的经营情况。
阳光夜市摊商 吕玉辉:我一天平常大概(卖出)两三百份,你看我那一筐鸡蛋,每天都要卖完。如果说过节的话,我还要回去拿货,这个不够卖。
2018年和2020年,晋江先后出台了《晋江市临时占道(出店)经营管理规定》、《晋江市便民服务点设置方案》以及《晋江市城市管理局便民服务点管理规范》等,从夜市的市场准入、日常管理、运营维护,以及摊商退出市场等方面都给予相应、详细的规定,进一步促进了阳光夜市的规范化经营。
阳光夜市摊商 吕玉辉:如果去到别的地方,不知道我今天摆了明天还能不能摆,但是我们在这边,我今年摆了,明年还能摆,我可能一辈子都会在这边。
本台记者 韩佳男:正是因为有了阳光夜市这样的成功模板,晋江的安海、新塘等镇街道纷纷复制,根据自己的本地实际,推出夜市经济模式,促进就业,活跃夜间经济。
目前,晋江还发展有市区的宝龙广场夜市、轻工学院周边夜市,以及安海镇的黄墩夜市等等,经营摊位超过一千个。在相关管理规定和阳光夜市的模范带动下,晋江各镇街的夜市逐步迈向规范、合理的经营模式,为晋江夜间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秩序科科长王琦欣:我们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地向周边的这些乡镇去延伸、拓展,然后进一步地拓宽占道经营这个“疏”的面,进一步地去解决占道经营这项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