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解锁晋江绿色发展新密码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4-08-18 查看数0

8月7日—9日,由中宣部组织,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晋江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凤竹纺织,解锁企业绿色升级新密码。

调研活动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0家媒体共60多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凤竹纺织生产一线,实地了解凤竹在能源降耗、废水废气等能源循环利用的成功实践。

纺织行业是用水大户,凤竹投资8.5亿元建设的绿色节能工厂,在设计时便充分实现高效余热回收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其中,凤竹在生产过程中的热水回用率可达95%。

凤竹纺织行政副总经理 叶炜刚:现在水的利用是比原来少了很多相比原来降降低了20%。光伏绿电发电这块一年产生600万多度电,一年节省大几十万元,不做,是一个浪费,做了能补一部分电能,降低成本,也可以减排减碳,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产品出口就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凤竹纺织在企业厂区安装了4台烟气回收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高效回收净化处理,并进行余热回收,一年可节约标煤5000吨。厂区内道路采用风光互补的智能路灯系统等系列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在凤竹随处可见。

凤竹纺织行政副总经理 叶炜刚:节能减排过程,它是一个持久战,它是点点滴滴,没有“砍一刀”就可以长久见效,这个需要企业系统的角度持续的实现节能,这样才有长远的竞争优势。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凤竹纺织实现了从传统印染企业到智能、绿色现代化印染企业的跨越,更成为全国纺织行业首个、福建省首个整体通过“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认证的项目。调研中,采访团对于凤竹原本处于高能耗、高水耗的纺织印染的行业,近年来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集约循环的经验做法表示了认可。

经济日报福建站记者 刘春沐阳:通过在凤竹纺织生产的参观,确实也颠覆了我对传统纺织行业的固有印象。像蒸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包括工业用水回收利用技术,确实让我发现原来纺织行业的企业也可以做这种绿色节能的领跑者。

今年来,晋江市先后印发《晋江市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方案》《晋江市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出台4大实施工程14条措施,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8月11日,国家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其中,意见还明确要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晋江市工信局局长 林永红:国家对整个内部节能减排,尤其是2030年的碳达峰,国家这块是越抓越严。我们在构建产业生态上游布局,我们要未雨绸缪,我们今年做了14条措施4大工程,一个就是标杆引领工程、绿色消费提升工程、绿色项目带动工程,绿色发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截至目前,晋江已支持引导122家重点培育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实现全流程系统化绿色化升级。共有三六一度、七匹狼、信泰等1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凤竹、恒安、福田、通亿等企业入选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名单。

晋江市工信局局长 林永红:我们要提前去布局,不断导入一些绿色技术的对接转化,我们也在创造标杆,未来我们聚焦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规避欧美的碳税的问题,新的贸易壁垒。

接下来,晋江将围绕制鞋、建陶、印染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联盟,大力推广碳足迹标识和应用机制,输出碳管理标准,带动上下游协同减碳转型。引导企业减污、降碳、扩绿、增效,以绿谋新,向新求质,构建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锻造新质生产力绿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