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华侨:向海而行勇拼搏 拳拳之心反哺家乡
敢于拼搏,勇于开拓的闽南人足迹遍天下,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文明互鉴的同时,不忘反哺家乡。“重乡崇祖”的晋江籍华侨华人就是其中之一,在教育、医疗、交通建设、社会福利等方面,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孝端桥,坐落于龙湖镇福林寺的东南侧,曾几何时,它是沟通阳溪南北的要道,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现如今,虽然桥下没有了潺潺流水,但是福林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依然将它作为富有历史价值的地标建筑保留了下来。
龙湖镇福林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许景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我们福林寺旁的孝端桥,这一座孝端桥是建于我们上世纪30年代,是由我们的旅菲华侨许经撇独资建造的。
1933年,事业有成的旅菲华侨许经撇回到福林村建房子的时候,听说了村民过溪不便的事情,他马上付诸行动,他到现场观察了好几次,决定选址在福林寺的东南侧,因为这里的溪流较为平缓。
龙湖镇福林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许景景:我现在手头上有一份当时的一个建筑的合同,也是比较规范,上面有标明施工单位有收到4500元的建桥资金,出资建造者叫许经撇,是他独资的。
经过数月苦干,一座长三十米、宽两米半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终于建成,以许经撇的字“孝端”来命名。
龙湖镇福林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许景景:许经撇建造之后,他的儿子还有他的孙子,他们都在不同的时期对这座桥梁进行了修缮和保护。针对我们要打造文旅融合的发展目标,(对于)孝端桥我们进一步地保护和修缮。
远渡重洋不忘家乡的还有金井镇石圳村旅菲爱国侨领李清泉,此前他曾给女儿萍儿写过一封信,在信中,李清泉挂念乡人涉水过溪存在安全隐患,便汇款五万用于建造桥梁。而这座桥,便是现在横卧于金井石圳村中圳溪临海河段的同一桥。
金井石圳华侨小学校长 陈秋吟:圳溪是从橘龙山蜿蜒曲折奔流东向大海。每当暴雨的时候,溪水猛涨,隔断了我们村跟其他村的交流。
李清泉建桥的慈善精神也被写入了石圳华侨小学的校本课程当中。平日里,校长陈秋吟会带着孩子们走过同一桥,讲述先辈无私奉献的精神。
陈埭镇鞋都路作为当地的主干道,每日川流不息。鞋都路如今的繁荣与这里的一座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就是由旅菲华侨陈妈祝独资捐建的妈祝桥。
紫峰中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王德东:这座妈祝桥是1994年8月8日落成的,没建这座桥的时候,两边都是田地,只有一条七一路。涵口、洋埭、高坑、海尾、仙石这片要过来都要经过七一路,七一路就很挤,交通也不方便,发展就会受阻。
陈妈祝捐建的妈祝桥和陈淑霖捐建的天赐桥,落成以后,打通了陈埭镇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包括周边村落的民众出行也便捷许多。桥梁的的建设带动经济的腾飞,上个世纪90年代的涵口村,比其他村落更早就踏上现代工业的步伐,陈埭镇第一个工业区就建在了涵口村。
涵口村面积1.6平方公里,在晋江的村落中并不算小,却处处可见从这里走出的游子陈妈祝,乐善好施的痕迹。这其中,对于涵口村的教育事业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紫峰中学校长 林清海: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我们涵口、大乡这一片的孩子都是要跑到西滨中学去就读。妈祝先生回乡以后看到说,在家乡这边如果能够建一所身边的学校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不用跑得很远去就学,所以他就捐了第一笔款,然后建紫峰中学。
不仅是紫峰中学,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妈祝就捐建了紫峰中心小学。陈妈祝对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古道热肠,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与他接触过的人。
紫峰中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王德东:我有和他接触过,他人还魁梧,说话很大声。他说我要捐钱给祖国大陆,给咱厝人。2010年还要建教学楼,(陈妈祝说)你们还缺多少钱,不够钱我再出,我就是捐钱给你们,不图什么回报。
华侨用他们不算宽厚的臂膀,挑起了为家乡建桥的重担。他们慷慨解囊,不计回报,心里只是揣着为家乡百姓提供一条便捷道路,这样朴素的初衷。晋江大地上分布着各式各样华侨捐建的桥梁,无论桥梁大小,都是华侨赤子丹心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