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晋江段近期启动试验段修缮工程
安平桥是中世纪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泉州世界遗产点。日前,记者从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了解到,安平桥晋江段即将启动桥体试验段修缮工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安平桥晋江段桥体试验段修缮工程,已完成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招标等法定程序和流程,近期修缮工程即可开工。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安平桥启动修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安平桥晋江段试验段在近期就会启动(修缮)。安平桥这个修缮,其实路还是走得挺难,因为它是第一批国保单位,第二又是世界遗产,所以修缮特别要慎重,修缮方案的制定,怎么做都非常难。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历时14年时间才建成投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跨海梁式石桥。800多年来,由于受潮水、台风、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侵袭,这座古桥的部分桥墩出现沉降不均匀和外散现象,导致有的桥面呈现起伏状和开裂损坏的情况。为此,前期已经进行了桥体抢险支护工程,并采用现代科技实时监测桥体变化。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这个项目要获得国家文物局的同意,我们要立项,立项完了以后,会配套经费,所以立项完了以后,我们开始编制方案,编制方案批准完以后,国家文物局就给我们经费了,拿来的经费给了3000万元,那也是晋江历史上这个文物修缮单项里面最多的。
遵循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原则存在技术难度
吴金鹏介绍,安平桥晋江段桥体试验段修缮工程总长79.83米,共计九个桥墩,分为三组进行修缮。在本次试验修缮过程中,将在桥墩旁设立围堰,搭建水上平台,将桥面石条、桥墩等构件转移到水上平台后,对桥梁基础进行修复。届时,有关记载所记录的修建安平桥时世界首创的“睡木沉基”建桥法将得以验证。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因为我们的记载说安平桥是“睡木沉基”,那有没有“睡木沉基”,目前很不好说。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个试验段,来了解这个桥墩底下的基础是什么样的。因为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资料,有对这个桥墩做一个完整的记载或者说明。如果发现是“睡木沉基”的,那我们就按传统的工艺,比如说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来对这个“睡木沉基”的部分进行处理。
本次修缮工程将遵循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原则,采用原工艺、原技术、原材料实施修缮,边施工,边记录,边研究,但修缮也存技术难度。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修缮跟考古相结合的一个研究过程,比如说桥墩吊上来了,底下都是淤泥,我们要把淤泥抽掉,才能看到淤泥底下一个木桩的情况。每一个条石都要做记录,所以要每揭一层,都要拍照做记录,再揭一层,归安的时候才不会乱掉,这个就有技术难度。
修缮工期预计10个月不影响游客观赏安平桥美景
此次试验段修缮工期预计10个月,采用“分段围挡”施工模式,保留通行通道,不影响游客观赏安平桥的美景。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我们的初步预计是10个月,争取到年底可以完成。那年底完成以后,我们也会同步对原来批过的方案进行优化。原来的方案有一些技术的采用,也是带有设想性的,只有做试验段以后,技术可用或者怎么提升优化才有依据。通过这些来推动整个桥的方案提升,然后对于整个桥的修缮就加快了。
预计到2027年年底将完成安平桥晋江段的修缮
吴金鹏告诉记者,试验段修缮结束后,将进一步总结优化提升技术方案,紧接着将启动安平桥整个晋江段的修缮工程,预计要到2027年年底,才能完成全部修缮。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社会也有一些人特别关注这个安平桥修缮,我们也非常感谢,也有些人不理解,说政府怎么这么慢,其实慢是为了能够做得更完善,因为你修缮文物不能贸然去行事。贸然行事出了问题,结果就造成了破坏,文物是不可再生。所以也希望这个安平桥的修缮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